胡文平教授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of Prof. Wenping Hu

国家杰青系列学术报告

2023年3月11日上午9时,受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邀请,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闫寿科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甘志华教授、南开大学史林启教授和青岛科技大学李志波教授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三教学楼二楼会议室依次做了题为“聚合物附生结晶中的晶型选择机制”、“用于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的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纳米分子伴侣介导蛋白质稳态平衡”和“有机催化开环聚合制备可降解高分子”的学术报告。

闫寿科教授首先介绍了聚合物材料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详细介绍了附生结晶能控制多晶型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取向,也能控制多相聚合物体系的微相结构和微相区中组分的本征结构。闫教授通过全面的实验现象阐明,多晶型聚合物附生结晶过程的晶型选择是附生聚合物间晶格匹配、界面张力以及附生物结晶动力学协同作用的结果。



甘志华教授首先介绍了抗癌药物传递的复杂途径,并指出设计抗癌药物要满足延长循环时间、优化生物分布和加快血液清除等三个要求。基于这三个要求,甘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抗癌聚合物药物。甘教授从HPMA基共聚物的合成设计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HPMA-co-MAGG共聚物延长循环和优化生物分布的效果,以及共聚物的抗癌效果。



史林启教授报告以科普知识开场,介绍了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史教授指出,许多恶性疾病都是由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引起的。史教授团队设计的分子伴侣能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抑制错误折叠并介导转运。同时,史教授介绍了三代不同人工分子伴侣的工作机制。最后,史教授总结介绍了分子伴侣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前景。



李志波教授以如何处理塑料废弃物这一热点科学问题开场,首先介绍了高分子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研究背景。随后,李教授讲解了闭环循环回收高分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并指出团队选择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的原因。李教授还对比了四种闭环循环高分子,列举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总结了P4HB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潜在应用。



四场精炼的报告精彩纷呈,内容充实,信息饱满,吸引了广大师生共同参与。这次系列讲座不仅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科研视角,也激发了师生们探索不同领域的科研热情。


报告人简介:

闫寿科,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3-1996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996-2001年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化工系从事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2001-200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8年10月至今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聚合物结构性能研究;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担任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均聚物、共聚物以及共混高分子材料的熔体结晶行为、表面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取向诱导的聚合物结晶行为以及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他引6000余次;担任《高分子学报》和Chin J Polym Sci副主编。


甘志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7和1990年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得高分子化工专业学士学位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高分子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97-1998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1998-2004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工作,RIKEN Fellow研究员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研究员。2012年12月到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

现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组装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高分子学报》编委、《应用化学》编委。


史林启,南开大学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联系人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 Ed.等,出版专著2部(参编),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纳米重大专项(973)一项。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2012年作为负责人获教育部“创新团队”的支持。两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李志波,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8和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2014年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到青岛科技大学工作,现任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先后获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团队领军人才支持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80余篇。目前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Polymer Chemistry副主编,第31届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理事、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可降解高分子的可控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以及相关应用研究。

版权所有:胡文平教授课题组 津ICP备05004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