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平教授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of Prof. Wenping Hu

清华大学吕瑞涛教授学术报告

2025414日上午9:00,受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邀请,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吕瑞涛教授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三教学楼会议室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低维材料缺陷调控及功能创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中,吕瑞涛教授详实地介绍了研究团队在低维材料缺陷调控和功能创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吕瑞涛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中,吕瑞涛教授系统阐述了低维材料中晶格缺陷(如杂原子、空位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他指出,传统研究常将缺陷视为不利因素,但通过原子层级的精准设计与调控,缺陷可转化为赋予材料新功能的关键“利器”。吕教授团队围绕缺陷的可控构筑、置换掺杂构型的原子级解析等核心难题进行攻关,在报告中展示了研究团队在超灵敏分子探测、清洁能源催化、同步热/电整流及太空晶体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吕教授特别强调,原子级可视化技术为缺陷构型解析提供了全新视角,其团队研发的调控策略不仅突破了材料性能优化的瓶颈,更为未来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开辟了新路径。吕瑞涛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的系列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其技术转化潜力。例如,基于缺陷调控的分子传感器灵敏度较传统技术提升数倍,而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则为氢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提供了新方案。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低维材料缺陷调控的技术细节、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与吕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师生交流



报告人简介:

吕瑞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副院长。20091月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3年先后在清华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月加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碳基低维材料缺陷设计及性能调控研究,侧重于晶格缺陷的可控构筑、原子级构型可视化解析以及在超灵敏分子探测、清洁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在ScienceNat. Commun.Adv.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90多篇,担任Nat.Nanotechnol., Adv.Mater., JACS100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或仲裁人。2017年获英国炭素学会Brian Kelly Award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一等奖,2023年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版权所有:胡文平教授课题组 津ICP备05004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