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复旦大学汪长春教授、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张拥军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2/04/02

  2022年3月31日,受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邀请,复旦大学汪长春教授和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张拥军教授通过bilibili(哔哩哔哩)、百度、YouTube等直播平台同步分别直播了题目为“单分散微球设计制备及其应用探索”和“基于动态膜的非常规释药动力学:从零级释放到一针免疫”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汪长春教授就光子晶体制备技术及应用、功能光子晶体薄膜的应用、环境响应型光子晶体功能材料制备探索三大方面进行汇报,对3D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载体及检测试剂的制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讨论了高分子载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后,汪长春教授与参会师生深入探讨了光子晶体的优势及微球缺陷控制等问题。



  随后,张拥军教授进行了学术报告。张拥军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组提出的动态层层组装膜的概念,随后就该种动态膜实现的药物零级释放、药物延迟释放以及药物程序释放进行了详细讲解。张教授团队提出的程序释放体系实现了一针免疫的多年梦想,利用该体系设计的一针免疫疫苗可很好地实现蛋白抗原的脉冲释放,免疫效果堪比多针免疫,甚至更优。报告后,张拥军教授与参会师生深入探讨了药物载体相关问题。



  两位专家的讲座吸引科研云-B站、科研云-快手、科研云-视频号、科研云-百度、科研云-YouTube、科研云-Facebook、科研云官网等直播平台相关领域专业观众累计3.7万余人在线参与观看。


报告人简介:

  汪长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复合微球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单分散微球材料在蛋白等功能分子的富集分离、靶向药物载体、智能光子晶体材料方面的研究。此外,在功能聚合物方面,还开展了具有热缩冷胀特性的新型聚合物体系的探索,制备了多种具有负热膨胀系数的聚合物,为控制聚合物的膨胀系数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在包括Nat. Chem.、Adv. Mater.、JACS、Angew. Chem.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他引13000余次。


  张拥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仿生材料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委员。1992年武汉大学学士,1995年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硕士,2001年北京大学博士。2001年8月至200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及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12月任南开大学教授。2019年任天津工业大学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