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受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马东阁教授通过腾讯会议、bilibili(哔哩哔哩)、YouTube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了题目为“热激子与高效率OLEDs”的学术报告。
在本次学术报告中,马东阁教授主要围绕半导体器件中的热激子输运进行学术研讨。OLEDs是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实际应用需要OLEDs具有高效率、长寿命和低成本的特征。荧光OLEDs具有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优点,但有效率低的问题,而使用基于热激子种类材料是提高荧光OLEDs的有效方法。马东阁教授首先从TTA作为主体、TADF敏化、Exciplex主体等种类的OLEDs开始介绍,逐渐引出报告主题热激子及其OLEDs。随后,马东阁教授介绍了基于AIE分子的蓝光OLEDs,他指出由于T2→S1的有效跃迁,导致了基于AIE分子TPB-AC的蓝光OLEDs能产生较高的效率。此外,他们发现效率会随着TPB-AC的浓度变化。随后,马东阁教授介绍了基于HLCT的蓝光OLEDs,通过PAC掺杂的蓝光荧光OLEDs的EQE可得到明显的提高,最大EQE可达17.4%。
内容汇报结束后,马东阁教授对报告做出总结:热激子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多功能发光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效率、高性能蓝光OLEDs,深入了解热激子分子结构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开发高效热激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结束后,马东阁教授与听众详细探讨了热激子材料稳定性、设计热激子材料的策略、热激子材料掺杂剂选择原则、热激子过程的表征、抑制激子的解离和扩散的策略,以及如何实现光稳定有机电子器件等问题。
马东阁教授的精彩报告吸引科研云-B站、科研云-抖音、科研云-百度、科研云-视频号、科研云-微博直播平台相关领域专业观众累计4.5万余人在线参与观看。
报告人简介:
马东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并成为副研究员。1997—2000年留学巴西Parana联邦大学物理系和英国Durham、St.Andrews大学物理系。2001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至2016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高端人才引进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球材料高被引科学家。在Chem.Soc.Rev.、Mater.Sci.Eng.R、Adv. Mater.、 Adv.Funct.Mater.、 Nat.Commun.、Appl.Phys.Let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他人引用25000余次,H指数79,撰写英文专著1部(Springer出版社),章节3章,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现任国内外期刊Nanomaterials -Nanophotonics Materials and Devices主编,Organic Electronics副主编,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责任编委以及Polymer Sciences、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和“液晶与显示”杂志编委。